行医之路,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行医如同我们开车,从理论上来说,每个开车的人都有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可是,遵守交通制度、安全意识强的人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就会小很多。也就是说,经常总结一些有益的做法并主动调整自己日常的行医行为,我行我“塑”能帮助医生减少发生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风险,走出医疗行为“被塑造”的误区。以下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总结的一些经验,以期给别的医生带来启示。
一、对患者的态度非常重要。对于患者来说,你的水平有多高,患者无从得知。但他会敏感的感受到你的态度,并且可能会从态度和言行举止上来判断你的水平和医德。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何人,无论你是心情极其郁闷,还是工作极其忙碌,当你穿着白大衣时,请一定要保持良好友善的态度。要时刻友善的对待患者;如果患者态度恶劣,请对他更加友善十分。
二、善于交流和沟通。沟通学里有所谓的“73855”规律,意思是说,在交流和沟通的效果里面,你说的内容,只占7%,你的语音语调,占38%,而你的表情和动作,占到最终效果的55%。也就是说,在沟通的过程中,最最重要的是你的肢体语言、表情和动作。因此,要学会如何用肢体语言、表情、动作让患者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友善。当患者感觉到你的关心和友善时,他才能建立起对你的尊重和信任。
三、树立专业高尚的职业形象。医学是一门很特殊的科学,患者的信任和配合程度会对医疗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位老教授说出的治疗方案和一位年轻的住院医师说的同一治疗方案,最终的治疗效果可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这里面就涉及到患者的信心和依从性的问题,而这两者会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最终效果。所以,在临床工作中,要善于营造专业高尚的职业形象,不断增强患者对你的信任和尊重,让患者能够积极服从你的指引,积极配合治疗。
四、换位思考,善于理解。很多时候医患纠纷源于双方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如果尝试交换一下角色,换位思考,你就很容易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和做法。要经常提醒自己当发生纠纷和矛盾的时候,要多从患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患者和家属。有医生表示,其曾经引导患者进行换位思考,令其很惊讶的是,很多医疗措施,开始患者、家属不能够理解,很有意见,可是引导他们从医生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可能就会松动,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诊疗措施。
五、善于表扬和鼓励。病人的心理非常脆弱而敏感,非常需要表扬和鼓励,
就像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老师的一句表扬可以让我们高兴很长时间,老师的一句鼓励,能够让我们感到振奋和自信。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家属做得好的方面,一定要及时表扬、当面表扬、反复表扬。当患者情绪低落的时候,则要积极鼓励,使其重新燃烧对生活的斗志和希望。经常被表扬和鼓励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很高,对医生也很尊重和信任。这样的医患关系通常比较和谐,即使发生一些小问题,也很容易化解和消除。
六、充分交待病情。很多医患纠纷源于患者、家属认为医生没有详细交代清楚病情,对于诊断和治疗方案患者、家属知情不够充分,或者对于疾病的预后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或许认为医生没交代清楚患者有没有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去选择、权衡利弊的问题。对于患者、家属来说,他们有充分了解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案的权利。因此,交代病情的时候,不管多忙,一定要记住:大事要详细的说,急事要缓慢细说。对于涉及到危急重症的患者,一定要详细交代清楚当前的诊断、治疗、费用、疗程,交代疾病的变化性、严重性,交代关键诊疗措施的利弊、风险、意外以及该如何去权衡取舍,特殊病人还要交代患者、家属的其他选择比如转院、请外院专家会诊等。也就是说,要清楚明白的交代病情,充分解析患者的疑问顾虑。
七、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一定要明白,治疗建议权在医生,但是最终选择权在患者、家属。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一定要弄明白患者内心的想法。比如某患者家庭经济情况可能很困难,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和患者、家属沟通好是否采取积极治疗方式的问题,特别是可能治疗的费用比较昂贵,让其自己签字决定。要记住,关键措施的选择一定要让患者、家属自己商量决定,是他们充分理解了医生交代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之后自己真实想法的决定而不是医生强加给他们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