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移动互联网邂逅医疗,是耳鬓厮磨还是相爱相杀?移动医疗的根本是硬件还是服务?移动医疗还没开始就遭遇“瓶颈”,未来的商业模式又在哪里?拥有20多年医疗行业从业经验的掌上心电CEO王长津现身说法,为你深度解读移动医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从1992年开始入行做医疗设备,我见证了国内医疗设备产业的发展。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从混乱到监管,从进口二手设备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虽然核心元器件和传感器及一些核心技术还在国外巨头手里,但是基于应用的创新已经大有可为了。尤其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发展,使国内企业终于在技术和应用创新上同国外具备了差不多等同条件,这个机遇真的非常难得。我虽然不是做移动互联网的,但是2011年看到安卓系统和智能设备的发展后也感到,当老百姓人人买得起这种智能终端时,一切皆有可能!
说实话,在创业初期,对于移动和医疗的关系、移动医疗和移动健康的关系都没有认真的去思考分析,只是出于职业的习惯,在设计前就思考“要遵循哪些医疗法规”、“要取得哪些认证”、“要和传统医疗设备对比”等等。这种不自觉的设计思路,使得开发过程变长,产品设计成本提高,创业资金风险提高,但是最终得到了能提供“有效数据”的移动医疗硬件产品。
医疗不可颠覆
移动互联网与医疗是耳鬓厮磨还是相爱相杀?
移动互联网和医疗服务的属性是差异很大的。移动互联网是开放的、低门槛的,提供的信息是海量的、无筛选的,有普适的娱乐性和多变的热点;医疗服务是专业的、高标准的,资源是稀缺的、高大上的,要个性化的辩症,严肃并且流程化的。所以,从上面的属性差异看,让医疗“移动”起来相对容易些,但是让移动“医疗”起来有些困难。因为我是从传统医疗设备领域转到移动医疗领域,不自觉地采取了让严肃的“医疗”结合智能灵活的“移动”的方式,现在看至少目前还是正确的。
移动医疗的本质是人,人就是专业的医护人员,而这种资源又是稀缺的。稀缺的资源加上专业严肃性的医疗服务,使得“医疗”不可能去主动迎合和依靠其他的主体。就像恋上高大上兼具白富美的心仪对象,只能两情相悦不断磨合,砸钱的土豪办法往往是行不通的。
移动健康是移动互联网+健康参数+保健咨询服务。如果这个健康参数变成了“有效的有临床价值的”生理信息,保健咨询服务再延伸到医疗服务,那就是移动医疗。医疗服务应该是专业人员提供的与需求者的面对面的服务,依据是有价值的或者有参考意义的数据。基于这一点,医疗不可颠覆。
移动医疗的根本是服务,不是硬件
软硬结合的服务模式,不是简单的“充话费送手机”
移动医疗的创业其实是难度很大的,尤其针对软件和硬件结合的产品和服务来说,难度更大。凡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必须有资格,这个前面已经说过。据此,提供医疗健康数据采集的硬件设备,就必须是医疗器械,相对应的是生产这个医疗器械的企业必须有相应的资质和人员。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过程控制,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这里就不多说了。从目前市场上众多的血压仪和管理APP就可以看到,很多血压仪都是贴牌生产的,然后结合自己的APP,就成为了一款移动医疗产品。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医疗器械生产制造是有难度和门槛的,如果涉及到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那更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和资深的人员。但是,当前的市场喧嚣和资本环境,对“移动医疗”的追捧,使得很多时候是为了做“移动医疗”而做移动医疗,有的甚至不惜通过使用后全额返款等方式来吸引用户,然后再使用这些用户数据去吸引下一轮的融资。当然,也许这种方式是对的,因为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先做用户先拿到融资,再筹划未来的服务模式,等其他家再复制此模式,已经晚了一步了。但是,都没有想到的是医疗这个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在这个特殊性下,如果建立好服务的体系,再同时结合互联网思维,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否则就会像交话费送手机一样,到期了用户会轻松的被吸引换到另一家运营商。
移动医疗软硬件结合产品,除了心电和血糖设备,最多的就是血压设备,还有就是胎心设备。相比较而言,心电设备因为必须读图确认,所以推广受到一定制约,但是一旦建立起来体系,粘性就很大;血糖设备因为有耗材销售,就像糖护士产品,因为后面有持续的耗材销售和服务,加上耗材价格合理,用户忠诚度就会很大;血压产品结合移动APP,如果没有独特的服务,就有用户流失的风险。所以,移动医疗的服务,是移动医疗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比较而言,不结合硬件的移动医疗服务,看似轻松,其实也必须不断地改进服务才能保持地位。春雨医生是做线上问诊服务,相比服务医生群体的丁香园、医脉通等,春雨是直接服务于用户的。从春雨的服务模式的发展,可以看出移动医疗服务的探索和发展过程,春雨已经从“轻问诊”发展到服务型电商,目前已经宣布开始设立线下诊所。这样说明,无论哪种形式的医疗服务,最终必须落地到能提供人和人、面对面的服务。只是简单地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段,把数据收集上来通过一些分析统计后,就号称健康大数据,肯定不能持久。
移动医疗还没开始已遇“瓶颈”
移动医疗≠保健品,未来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长期服务
移动医疗发展到现在,还没真正开始,就已经遇到瓶颈了。医生的自由执业或者多点执业及“个人工作室”,肯定能松绑医生资源,但是移动医疗的瓶颈除了医生资源,还有政策风险,还有支付体系的限制。目前的政策只允许医生在互联网上做健康咨询,而不能做诊断治疗,互联网上的诊断治疗只允许在医院间(里)开展。国家医保支付体系只针对看病,不对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和预防有支付政策,全部属于自费项目,虽然部分医养结合已经能有部分费用项目通过医保支付,但是涉及面太小,因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进入养老机构。对公众健康教育的缺失,也导致相当数量的人群每年购买上万元的“保健品”,而不去选择移动医疗保健服务,因为保健品的宣称的是:保健品不是药,但是比药还有效。而且,当前很多“健康电子产品”拼命地宣传本该医疗产品才有的功能,利用公众对医疗和保健的产品知识缺乏,达到自身的目的。如果移动医疗再陷入“保健品”的模式,就会影响其公信力,影响其发展。
但是,移动医疗产业大的发展趋势是显而易见的,2015年两会的“互联网+”的战略已经说明一切。移动医疗确实能为医疗资源的短缺、慢病人群的管理、医患关系的改善、医疗费用的降低等等诸多方面带来益处,但是由于目前医疗体制和医疗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等方面限制了发展。虽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但是民营资本进入后第一要务还是抢医生抢高端病人。所以,医生管理制度的放开、医疗人员的培养、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政策的倾斜和对服务的补贴等等,才能帮助移动医疗迅速发展并走向大众化服务。
虽然熙健作为移动医疗硬件公司,提出“硬件+服务”的模式。但是就像拿到巨额资金的早期移动医疗公司,都在不断地调整业务模式,所以熙健也会不断地根据市场调整。但是熙健的模式就是服务,是为提供移动医疗保健服务的机构和个人来服务。与各个移动医疗保健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以开放的产品(硬件、软件、数据等)去和各家合作,做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之间的工具。
移动“恋”上医疗后,出现冲突排斥和磨合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求同存异和谐发展,也许在他们蜜月期后,我们看到的商业模式是目前无法想到的。
要把医院的专业设备搬回家?
移动医疗首先要让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
想当初我在移动医疗的创业初期,虽然有过很多种医疗产品的开发经验积累,但是经过考虑能和移动技术结合起来的只有生理信息采集产品最合适,而且对创业时的个人资金能力也可以承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只会做医疗产品,多年的医疗产品研发和生产管理工作,使得别人看起来复杂的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生产控制、法规认证等过程,已经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习惯。20多年的工作中,一直持续跟踪的就是生理信息采集技术产品,而且这些产品能够结合移动技术实现应用创新,把医院里面高大上的设备“颠覆”到老百姓家里去,然后结合服务。首先让老百姓“买得起”,然后才能谈到“用得起”,这种产品设计必须智能简单。
刚开始,做的是一个多参数设备。心电呼吸血压血氧体温等都能采集并且在移动智能设备端实时显示。由于监护仪设备的开发积累,做的很快,但是也很快发现这种产品在个人使用场景中的复杂性,放弃了继续投入。接着又开发了贴片式心电,但是定制的耗材在后期会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当时也没有找到质优价廉的耗材配套,也放弃了。接着又开发了非接触充电的穿戴心电产品,在2012年产品出来后,在市场上的反馈是“非接触充电”这个功能很好,但是因此增加的成本,对于刚需人群没多少人买单,因为用户需要解决“医疗健康”问题,而不是多高的娱乐功能。马上缩减设计后,又推出了蓝牙系列产品,2012年可以量产的最小的蓝牙心电仅仅15克。
早期的心脏异常,往往是一过性的,需要快速的捕捉,这时即插即用的产品才是用户需求的。这时,用起了以前实施过的一种技术方式,在2013年上半年迅速推出了“掌上心电”产品。目前,产品的全部设计开发、生产控制都在公司内完成,实现了全部受控。
“掌上心电”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快速捕捉异常心电。无论是日常的使用还是临时需求的使用,都能快速地完成测量,这对一过性的心律失常非常有意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们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让老百姓看得懂”的问题。心电图是一种专业医师的读图诊断,所以限制了个人使用发展,但是我们在心率异常的数字和颜色指示的基础上,把节律异常(心律失常)也提供易懂的指示指针,使老百姓看得懂,及时了解自己的风险,找医师确认。我们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及时地沟通和咨询。通过微信等IM工具,或者通过专用医生端,可以迅速发出记录的数据寻求服务咨询,不必跑医院耗费时间和精力,后端服务商可以提供解释说明、健康咨询、就诊安排、跟踪管理等等后续服务。“掌上心电”和其他设备不同之处在于,永远是“有图有真相”!留存的心电图形,就是代表当时的心脏活动状态,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据此可以进行确认诊断。
我们国家心血管疾病人群2.9亿,市场巨大。对于高血压人群和糖尿病人群,都有各种血压仪和血糖仪进入家庭看护中,但是方便易用的心脏监控设备还几乎没有。这也促使我开发能让老百姓“买得起”的移动硬件设备,培养使用习惯,然后通过后续服务的发展,再让老百姓“用得起”,为人民健康服务。
移动医疗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移动技术提供了实现基础,对健康和医疗的需求提供了市场基础,“互联网+”的战略加快了BAT和地产、保险等巨头进入移动医疗领域的速度,巨头们的巨额投入会使市场教育深入基层,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无论怎样,这种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就是老百姓,很少的投入就能得到优质健康服务。
移动医疗给人信心,疾病是可以预防管理的;
移动医疗给人欢喜,健康是可以自己掌握的;
移动医疗给人希望,生活是可以熙健乐享的;
移动医疗给人方便,保健是可以智能简单的!
来源:网易科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