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ews

杭州迈向“智慧医疗”时代

        杭州市秉持“互联网+”理念,将智慧医疗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抓手,推行了一系列基于信息化的改革创新举措,在优质资源共享、分级诊疗、优化诊疗流程和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美丽的西子湖畔,坐落着一家创立于1923年的老牌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如今它已经是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社会保健于一体的市属最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院区只有区区30亩,年门诊量却高达260万人次,门诊量多年位居浙江省第一。
        然而,走进这家平均每天门诊量达八千人次的医院,门诊大楼却没有记者想象中的人潮汹涌,拥挤不堪,无论是挂号窗口、缴费窗口或者抽血、取药窗口,都井然有序,每个窗口只有三四个人在排队。
        “几年前还不是这个样子呢。我们医院不大,每天外面车水马龙里面人满为患,有时候连急救床都推不过去。我们前几年就把职工的车都移出去,把所有停车位都留给患者,但还是停不下,把周围社区的都占满了。外科楼有17层,只有4部电梯,患者、医生、药品耗材运输等都得使用,有时候等很久都挤不上去,患者就医体验很差。”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黄进宇告诉《环球》杂志记者。
        近年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利用信息化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引入了支付宝、自助机、手机APP等多种方式,进行分时挂号,就诊时间精确到半小时,患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门诊叫号屏、诊间报到屏等多种方式了解就诊叫号情况,在就诊过程中,无需排队就能实现诊间付费,同时还可以分时段预约检查……
        智慧医疗的新模式最大程度优化了就医流程,也颠覆了既往人们在大医院“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的不愉快经历。“我们测算过,现在患者在院内的就诊时间比之前能少一个半小时,收费窗口减少了15个,有的被改造成抽血点,人少了环境好了,院内感染率也下降了,医患矛盾都少了。”黄进宇感慨道。

智慧医疗便民惠民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智慧化改造也是整个杭州推进智慧医疗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杭州市秉持“互联网+”理念,将智慧医疗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抓手,以破解“看病难、看病繁和看病贵”等突出问题为关键目标,推行了一系列基于信息化的改革创新举措,在公立医院改革、优质资源共享、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优化诊疗流程和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为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杭州在各县(市)建立了卫生信息平台,基本完成了区域HIS、区域检验、区域PACS、区域体检等集约化应用建设。通过两级平台互联,实现了诊疗数据的动态采集和健康档案的共享调阅,市属医院在院间影像共享的基础上,和多个县级信息平台实现上下级医院跨院影像共享。
  此外,杭州还建立了联通北京、上海38家知名医院的跨省转诊预约平台,病人能在市级医院医生诊间预约专家,并享受医保报销。智慧医疗为“小毛小病有人看,医疗费用有保障,疑难杂症帮忙转”的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分级诊疗模式提供给了支撑平台。
  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全市统一发行健康卡取代自费病人就诊卡,研发市民卡和健康卡的“诊间结算”专有技术,实现在医生诊室直接进行医保和自理部分的费用结算;进而推出医技检查诊间预约,诊间结算的病人可在医生诊室直接预约医技检查,以往病人需要在挂号、收费、医技检查窗口和医生诊室之间往返的流程被集中在医生诊室一站式完成。
  此外,还推出“出入院床边结算”,以及基于市民卡和健康卡的“全院通”智慧快速结算,覆盖医技科室和停车、就餐等院内所有收费环节,破解了患者在院内反复排队缴费的问题。
  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杭州积极创新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全面推进市属医院病区物联网网络、病区床位信息电子显示、基于物联网的病区输液监控和移动护理PDA系统的建设,提升护理智能化水平。
  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记者看到每个护士站都配有电子床位显示系统,除了患者个人信息和诊断情况,还有药物过敏提醒、输液进度提醒、床头呼叫联动等作用,将护理人员从繁杂的“三查七对”流程中解放出来,患者的安全也更有保障。
  为进一步节约患者就医时间,2017年5月,杭州打通了阿里巴巴支付平台,实现市民卡智慧医疗账户与支付宝直通,6月杭州市卫生计生委还协同市民卡公司和支付宝共同推出电子社保卡和基于智慧医疗诊间结算的医疗移动支付。
  “杭州还创新信用诊疗模式,提供先诊疗、后还款的‘医信付’,让智慧医疗创新项目便民作用进一步凸显。”杭州市卫计委主任滕建荣告诉《环球》杂志记者。
  截至2017年7月底,市、县两级公立医院及市民卡智慧医疗应用覆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医信付”服务覆盖率达94.77%。医信付累计开通8686人次,贷款金额188万元,还款金额133.4万元,按时还款率为70.93%。目前尚未发生逾期还款的情况。

智慧医保助力精细化管理

  无论是诊间结算,还是异地就医,智慧医疗的背后离不开医疗保险部门的支持和保障。
  “无论是就医还是购药,都分为医保和自付两部分,如果要实现诊间结算,医保必须实现实时结算。杭州医保采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医保大数据监管和智能审核系统,让参保人员可以直接在医生端刷卡结算,减少了重复排队的次数,通过对上传的医疗明细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形成总量控制和具体诊疗行为规范的结合,达到合理诊疗的目的,有效保障了病人权益。”杭州医保局审核一处副处长余震告诉《环球》杂志记者。
  杭州医保于2010年底建立了药品(含自制制剂、部分中药饮片和非招标药品)、医疗服务项目、疾病编码三大目录库,三大目录库是开展计算机辅助审核的前提条件。2012年底,杭州医保又建立了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库、执业医师库,并进行动态管理,进一步拓展了计算机辅助审核的管理范围。
  在遵循现有信息系统和审核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杭州医保将智能审核规则分为支付规则和临床规则两类,并编入智能监管系统。支付规则根据杭州市医保政策的相关规定和业务经办需求制定;临床规则主要根据临床知识库制定。杭州医保在充分征求定点医药机构反馈意见后制定了38条规则、7万多条明细。
  通过互联网不断沉积下来的基础数据可进行大数据挖掘,逐渐积累“判断”医疗服务合理性的能力,获取的信息能有效支持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药机构协商谈判、深化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和医保服务资源合理配置,甚至更进一步为每位参保人员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此外,杭州医保还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手机app等各种现代化手段不断优化和完善经办服务,提升服务效能,提高服务水平。
  为方便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就医结算,杭州市于2010年底先后实现了市、省医保“一卡通”,2016年又进一步实现“省市互认”和“市县互认”,全市参保人员均可持社会保障卡在省、市定点医疗机构刷卡就医结算,为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刷卡就医结算提供了方便。此外,还与上海、宁波医保经办机构签订了协议,通过两地委托结报的方式,实现参保人员在就医地能直接进行医疗费报销结算。
  杭州医保还允许参保人员通过在线自助办理的形式将历年账户余额转移共济给近亲属使用。参保人员可以通过市人力社保局官网和杭州人社的微信公众号、杭州人社支付宝生活服务号、杭州医保手机APP、杭州市民卡手机APP四种移动端的渠道来实现历年账户的转移共济,有效拓宽了医保历年账户的使用场景,减轻了参保人员的就医负担。
  此外,杭州医保在试点医药机构率先实现支付宝移动支付,即就医时不再需要社保卡,只需出示已经绑定社保卡的支付宝,扫描专用的二维码,即可完成医疗费用结算。未来将普及全市医药机构,真正做到“看病不带钱包”。

智慧养老破解老龄化难题
  杭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中心贾磊告诉《环球》杂志记者,“杭州早在1987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6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159.13万人,约占户籍人口的21.55%。在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还呈现出高龄化加速发展的趋势,8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7.18万人,占老年人口数的17%。”
  能否解决好养老问题,也成为考验“健康杭州”建设成败的关键一环。
  从2013年起,杭州启动“关爱手机”项目,探索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居家养老服务中。今年初,杭州又积极探索与“智慧城市”建设相配套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智慧养老”项目,以公开招标方式产生市级“智慧养老”监管平台和服务商资格库,通过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发放智能化终端,为老年人提供三类共13项服务,杭州老人凭免费领取的设备,轻点按键就能享受“智慧养老”服务。
  这13项服务中,一类服务以“助急”为核心,包含24小时全年无休的紧急救助、特殊助急、主动关怀和亲情通话等4项,老年人无需付费;二类服务为基础性的生活服务,内容包含助急、助洁、助餐、助医、助浴、助行、助聊等“七助”服务,服务商主要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服务面向全区老年人,并提供优惠价格,由老人自行付费;三类服务为具有区域特色的公益服务,面向全区老年人推介所在区政府购买服务及公益服务内容,老年人可无偿或低偿享受服务。
  “智慧养老”项目推行以来,成绩斐然。服务商采用远程监护新技术,为老人提供紧急救助服务,并将“助急”服务内容从紧急救助拓展到定位求助、特殊时段的“助急”,及对孤寡、独居老人的主动关怀,截至6月30日,各服务商执行紧急救助414次,无一遗漏。
  “我们还鼓励服务商不断发展自己的‘朋友圈’,吸纳供应商,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低偿无偿的服务。据统计,6家服务商整合了全市超过604家线下服务实体加盟,至6月底,共开展线下推广活动3678场,提供服务逾13万次,受益老人近12万人。”贾磊对记者表示。
  杭州以搭建统一的智能监管评价体系为突破口,以“市场化+”引导支持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以“互联网+”支持鼓励服务商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构建智慧养老服务网络。
  至6月底,全市12.2万老年人签订协议,实际发放终端数量10.1万台,共开展各类服务1.54万次,其中紧急救助服务414次,特殊助急服务75次,针对孤寡、独居老人的主动关怀服务1.47万次,基础性的生活服务190次,回访服务满意率达99.5%。

智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智慧医疗”的发展和应用横跨多个行业,不仅优化了患者就医流程,还有效促进了软件行业、智能终端厂商在智慧医疗行业的发展;医疗信息化企业又致力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国内医疗健康产业变革,通过“互联网+”连接医院、医生、医保和患者,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两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在滨江区科技园,《环球》杂志记者看到医惠科技从一条腕带开始构建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进而打造从物联网终端到智能开放平台,再到人工智能的三层战略架构。物联网终端着眼于大数据的采集,智能开放平台侧重于大数据的处理,人工智能则着重于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全面探索大健康物联新业务。
  创业软件以医院信息系统和区域卫生医疗信息系统为主业,还致力于提供区域危重症分级诊疗和抢救的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如今已成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软件研发和推广应用的龙头企业。
  “我们还和浙江大学合作成立了大数据研究院,专做临床医学的辅助诊断和相关疾病筛查的大数据分析,这个大数据分析系统为一线的临床医生,尤其是大量的刚参加工作两三年的年轻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医学经验。”创业软件总经理张吕峥告诉《环球》杂志记者。
  此外,浙江微医集团开设了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开创了在线电子处方、延伸医嘱等先河,实现了医患间的在线诊疗与医医间的远程会诊。现在又启动了微医全科中心平台,未来三年,微医计划在全国设立100家全科中心,打造医疗界的星巴克。
  纳里健康提供技术支持的邵逸夫医院健康云平台,涵盖远程手术指导、手术直播、远程视频教学、多学科联合会诊、云药房、云影像、移动支付等方面功能,构建了以分级诊疗为核心的医疗新秩序、新生态,促进了各级医疗机构的协同发展,为大众提供了便捷可及、优质高效的服务。
  联众医疗推出“全球影像”医疗云服务平台,省去患者拿着胶片奔波寻医的劳苦。
  华卓科技将树兰医院100多套信息系统全部在私有云上运行,使树兰医院成为国内第一家整体在私有云上运行的医院。
  不止是智慧医疗,杭州在“医、康、养、健、药”五大领域,都有国内知名的代表性企业,100多家上市公司中17家为健康产业企业。2015年杭州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502.06亿元,增长12.9%,占GDP的5.0%。2016年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663.18亿元,增长16.5%,占GDP的6.0%。
  “目前杭州在全市‘十三五’规划中将健康产业作为‘1+6’产业集群之一重点发展,力争把健康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杭州市发改委服务业处处长周建斌告诉《环球》杂志记者。
         来源: 《环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