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ews

中国面临精神障碍患者多医院少等问题

  10月10号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精神健康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国家卫生计生委官员9号表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到了429.7万例,是极为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虽然近年来,中国精神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面临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多、专业机构数量少且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据统计,截到2014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429.7万例,患者管理率超过七成,其中96.9%的患者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男女比例为1.07: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高达83.6%,患者贫困率达55.3%.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表示,“从数据可以看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整个社会中是非常弱势的一个群体,贫困率高,文化程度低,治疗依从性低,缺乏足够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精神卫生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群众对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此,中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患者就医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据统计,全国现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650家,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平均1.49名/10万人口。

  对于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问题,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表示,目前,全国已有近1/3的省份出台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专项政策,“像一些局部地方,北京市、长沙市实现了门诊患者免费服药,四川对门诊患者实行定额支付且不设起付线,江西和云南对贫困家庭实行免费救治,这些救治(措施)有卫生政策,有民政政策,有残联的政策,是一个部门间的合力,湖南省将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救治救助工程纳入当地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在精神疾病中,抑郁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授于欣介绍,中国抑郁症人群保守估计有4000万左右,而精神专科医生只有2万多名。所以,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极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前提是基层卫生机构经过良好培训,并建立转诊措施。

  于欣表示,抑郁症是与环境、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因素非常复杂,从婴幼儿时期就应该引起重视,“如果说预防的话,其实从娘胎里就开始了。妈妈怀孕的时候,如果出现情绪问题,比如经常哭泣,情绪低落,就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了。出生以后如果母婴分离,特别是一岁之内,妈妈没有和孩子进行密切接触、呵护,孩子就会处于一种没有安全感的状态,这样的人也比较容易出现情绪问题。还有孩子再长大一点,出现跟家长分离的情况,比如说,我们国家有很多留守儿童,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让孩子跟老人长大,这样的孩子的心理其实也处于不健康状态。”

  北京安定医院院长马辛强调,抑郁症经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完全可以治愈。但由于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率比较低,大部分患者很少因为心理问题或者精神疾病问题就诊于医疗机构,这也导致抑郁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率偏低,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对此,全国精神卫生宣传大使蒋雯丽也呼吁,患者应正视自己的问题,及早治疗,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因为很多有精神问题的人,除非到了特别严重的状况,才会被送到医院。我身边就有一些例子,有些人有轻度的抑郁、狂躁,他们有人是没有觉得自己是(精神疾病患者),还有的人是觉得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这样他会越来越严重。”

  精神卫生既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更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现阶段还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人们群众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虽然近年来中国精神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面临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专业机构数量少且服务能力不足,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矛盾,基层部门间协作不力,精神病人社区康复严重滞后等问题。

  国家卫计委表示,今后,还将继续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统筹各方资源健全患者救治救助制度,维护公众身心健康。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