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ews

分级诊疗 解决医院人满为患良方?

  与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同时,不少小医院却是却门可罗雀,怎么解决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让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匹配?分级诊疗可能是一个可行的途径。所谓分级诊疗,一般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日前在镇江考察时指出,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均等化愿望十分迫切。像大城市的一些大医院,始终处于“战时状态”,人满为患,要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日前在镇江考察时指出,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均等化愿望十分迫切。像大城市的一些大医院,始终处于“战时状态”,人满为患,要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

  与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同时,不少小医院却是却门可罗雀,怎么解决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让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匹配?分级诊疗可能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所谓分级诊疗,一般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

  分级诊疗的好处有哪些?通过分级诊疗服务,一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医疗服务价格更低、起付线更低、报销比例更高,可极大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二是对于疑难病、复杂病通过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联动的预约挂号、预约床位及绿色转诊通道,可缩短在大医院住院候床时间,节约患者时间和费用。

  为何要推?

  分级诊疗,看似是一个解决就医秩序的问题,其实也是医疗体制深层次众多矛盾在就医秩序上的一个集中体现。

  “造成现在无序就医的因素很多,首先现在城市流动人口有2亿多,新农合是在农村开展的,但是人却是在千里之外打工,而且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加上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带来了疾病的变化也很大,比如癌症的发病率,得了这些病的人都想去大医院治疗,担心在基层被误诊;另外在城镇化进程中,新城区的建设缺乏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我们并没有随着城市的扩大而配置一定的优质医疗资源,所以大家都还是要到城里的大医院就医,城里的医院改来改去还是无法满足需求。”一位医改问题专家表示。

  患者涌向大医院最为关键的因素,最主要还是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高低。

  上述专家表示,虽然当前从2009开始推进新一轮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基层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确实有新的问题,基层的医生水平还差些,我们国家实行全科医生制度,是2011年上半年开始的,这个文件是从上半年开始,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全科生的基地建设,全科医生的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

  “刚刚起步的全科医生队伍也不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得了一些病不是感冒发烧,他们担心误诊。”这位专家称。

  在上月26日的“第三届中国卫生发展论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研讨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颜清辉表示,从目前城镇医保参保就医的结构来看,2013年住院人次在三级、二级、一级住院结构上总体来讲,三级医院占了一半以上,城镇职工一半以上住院是在三级医院发生的。门诊上,三级医院也占了近30%,这个数据与国外相比是比较高的。由于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2013年城镇住院的支付比例在合理范围内的达到70%至80%,相当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达到80%,个别达到了90%以上,甚至于95%,已经出现了过度支付的一种倾向。

  “推进分级诊疗,引导患者去基层就医,可以让减轻患者负担和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颜清辉表示。

  推进试点

  “分级诊疗这个问题说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比较复杂。要较好地解决目前病人在大医院比较集中的问题,分级诊疗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式,这也是国际上的经验。”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他称,今年将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制订分级诊疗的指导意见,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推动各级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而在上月26日的“第三届中国卫生发展论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研讨会”上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孙志刚也曾表示,在准备推出一个分级诊疗的文件,来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促进有序就医。

  事实上,在2009年的深化医改方案中已经用文字描述了分级诊疗,“鼓励地方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不过,分级诊疗至今尚未在全国推开,如何能够让分级诊疗执行,真正意义上做到“首诊在社区”以及让双向转诊通常起来,这在当前的医疗体制下,似乎并不容易。

  “医疗服务质量高度异质性,形成优质服务与基本服务的巨大反差,高层次医疗机构形成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双重虹吸。2012年,医疗机构执业医师中,平均来看,大专占28%,中专15.5%;而乡镇卫生院,大专占到42.4%,中专35.7%。村一级,60-70%的医生是当年的赤脚医生。”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孟庆跃上述研讨会上表示,如果不能够将医疗机构层级间的质量差异有效缩小,分级诊疗各项政策将难以得到落实。

  诸多挑战

  目前已经展开的几种分级诊疗模式,包括卫生行政部门推动模式(湖北、浙江和江苏等省份);医保部门牵头模式(青海,甘肃等);医疗机构为主导模式等。

  “在试点分级诊疗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挑战,由于财政投入少、医疗服务定价不合理和医保支付制度不完善,公立医院缺乏有效的补偿机制,长期以来采用了以规模求效益、求发展的战略,单体规模大的医院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难以调转船头。”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滔表示。

  李滔表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挑战,比如大医院对资源、人才和患者的“虹吸现象”,在资源配置上形成了“倒三角形”的格局,在服务提供上形成了与基层医疗机构的不公平竞争,资源和病人的流向惯性对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形成阻力;在分配、激励、病例管理和诊疗技术管理上未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在提供服务方面整合思考,对患者也缺乏正确的引导,“碎片化”服务体系组织现状,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带来机制和操作层面挑战;多数医生和患者对于分级诊疗制度内涵的认识不足,缺乏落实社区首诊和有序转诊的主动性,给制度落实造成人为阻力。

  从2008年就开始建立医联体的武汉市第五医院院长张斌来说,分级诊疗也给他带来了困惑。

  “我们的期望是推进公立医院医改,实现做强基层、盘活资源、分级诊疗、有序就医,但是带来的现实是,大医院的投入与回报怎么办?医生的职业前途如何?居民的就医体验又是如何?”张斌表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