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上午10时,在临高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身着白大褂的黄有群出现在4号病床前,仔细查看过患者腹部伤口后,判断病人状态良好,轻轻地舒了口气。“这是一个多星期前刚刚做的腹部微创手术,病人已经73岁高龄。这类手术以前别说在县级医院,就是在省城医院,也很难开展。而且,由于技术进步、设备先进,现在病人承受的痛苦大大减轻,恢复得也快!”他一边查房一边向记者介绍。
今年48岁的黄有群,是省人民医院外科一名主任医师,去年底开始,蹲点帮扶临高县人民医院。
“从我报考医学专业的那一年算起,到现在刚好30年,这30年海南的医疗条件和环境变化真的太大了!”黄有群回忆,当年之所以选择学医,一方面是觉得医生受人尊敬;另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了海南医疗条件的落后。有多落后呢?他回忆说,1985年,他考入海南中学,入学前想在家乡儋州配一副近视眼镜,结果跑遍了市场和医院,竟然没有找到一个地方可以进行医学验光。
1988年,恰逢海南建省,黄有群考进了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习。5年后,他被分配到海南省人民医院工作。
“刚入职时,条件简陋得难以想象。”黄有群说,当时的省人民医院在现在的龙华区只有一栋门诊楼,住院部设在秀英区,需要住院的病人需在龙华院区检查就医后,再坐约40分钟的车到秀英院区才能办理住院手续,医疗检查设备也远没有现在这么先进。
黄有群说,当时海南的医生,只要有条件的,都会选择往北京、广州等内地城市条件更好的医院发展。而大病重症患者,往往也只能寻求岛外的医院就医。“我大学时就有一位同班同学,毕业被分配到昌江人民医院,结果没过一年,他就跳槽去了内地。”黄有群说。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海南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基础设施等条件改善,对医疗人才也渐渐有了吸引力。以黄有群就职的省人民医院外科为例,当年总共有20多名医生的“大外科”,如今已细化拆分成肝胆科、胸外科、肛肠科、乳腺科、泌尿科等10多个专科,每个专科20多人,总人数翻了近10倍。
再看县级医院,以临高县为例,投资2.1亿元的临高县人民医院2014年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仅增加了一批国内先进的医疗检验设备,而且在省人民医院的对口帮扶下,新增了神经外科、肿瘤外科、重症医学科、血透室等4个重点科室,心脏衰竭、急性心梗、休克及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救治均可在县医院开展,大大减轻了当地大病患者的就医负担。
临高县副县长段怡告诉记者,近年来,政府在不断加大医疗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也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力度,在已实现标准化全覆盖的村级卫生室,每天都有多名主任医师坐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
年轻医生林小计2015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临高县人民医院锻炼实践,今年春节前夕,他通过了执业医师考试。“以前的人才都想‘往外走’,现在越来越多人愿意‘向下沉’,以后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病,这是老百姓的福音。”黄有群感慨。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