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正式进军医疗诊断领域了。日前,来自美国的“智能医生”沃森首次在上海“上岗”,与一群本土肿瘤学教授针对一例结肠癌病例开展人机对话联合会诊。劳动报记者在现场见证了沃森仅用时10秒就阅读3469本医学专著和10余万份临床报告。
10秒研究10万份报告
一位63岁的上海男性成了沃森正式“上岗”后的第一个病人。“结肠癌手术后3年,肝转移1年,癌症3期。”市十医院肿瘤科博士方珏敏将病人基本资料向沃森“报告”后提问:先手术还是先化疗、化疗采用什么方案。约10秒钟以后,沃森交出了一份详细的推荐方案和不推荐方案。
10秒钟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它穿梭进入看不见的网络,跑了趟美国,在庞大的数据库里阅读了3469本医学专著、248000篇论文、69种治疗方案、61540次实验数据、106000份临床报告。在返回上海之前,它还把诊疗方案部分内容翻译成了中文。
“这是一份非常中规中矩的治疗方案,像是汽车行驶在公路上,完全没有偏离跑道。”瑞金医院郭元彪教授在比较了自己的方案和沃森的建议后,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当郭元彪作出自己的方案时,依据的是多年临床诊断经验,而沃森诊断的依据则是现在最流行的全球相关病例大数据。在它的报告中,每种方案都会标明病例数、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数据,帮助医生总体评估该方案的疗效与风险。
考出了美国执业医师证
“沃森是个超级学霸。”十院肿瘤科主任许青教授介绍,这个“最强大脑”储存了超过300种以上医学专业期刊、250本以上的医学书籍、超过1500万页的资料和临床指南,“它甚至通过了美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评定考试。”
目前,沃森已在全球14个国家进入临床应用,可以支持肺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胃癌、宫颈癌和卵巢癌7种癌症的辅助治疗,预计年底还将扩展到8-12种。劳动报记者获悉,沃森的“最强大脑”其实是一个比普通人工智能更强大的认知计算平台,由IBM公司开发,并与美国癌症治疗领域的权威医院共同“调教”而成。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