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科院微生物所宣布,该所高福院士团队率先在世界上发现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机制,这将为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的埃博拉病毒指明药物研发方向。作为国际病毒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科研突破,该研究成果将于北京时间今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上在线发表。
早在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爆发,我国政府派出62名工作人员组成首批移动实验室检测队出征塞拉利昂,高福院士受命任中国CDC实验室检测队前方工作组副组长,在此期间他就曾发表过埃博拉病毒基因进化重大研究成果。
“所有病毒都不能独立存活,它必须寄生在活的细胞里才行,埃博拉病毒也不例外。”昨天,高福院士在解释埃博拉病毒入侵原理时,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他说,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囊膜病毒,它非常聪明,会伪装自己,悄悄潜入,一旦突破防线进入人体细胞内,形成内吞体,它就会脱下伪装;跟着,病毒表面附着的糖蛋白会被“激活”,与细胞内吞体上面的受体相互作用,发生膜融合,释放自己的遗传物质。通过晶体结构解析后,科研团队发现,埃博拉病毒表面糖蛋白与NPC1(尼曼匹克症C1蛋白)受体结合后,就像钥匙插入门锁,开启了病毒感染过程。“这一过程在药物开发上给全世界科学家提供了足够的想象力。换句话说,如果你能设计出一把不会转的钥匙去堵住锁孔,就会阻止这个病毒感染的过程,从而达到抗病毒效果。”
作为在全世界首个发现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机制的国家,我国科学家也同时拥有了设计相关药物的优势和先机。记者了解到,目前,高福院士的实验室已经开始尝试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来设计一些多肽药物去抑制埃博拉病毒。
“传染病无国界,病原微生物既没有护照,也没有签证,但它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高福呼吁,我国传染病防治应关口前移,真正将实验室建到传染病发生地,不要等传染病来了再去应对。
来源: 北京日报